現代中慶——2017年武漢市“人教數字杯”在市四十九中學舉行
來源: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:杜鑫 2017-12-11 10:46:06 加入收藏
2017年11月29日,“人教數字杯”高中歷史教師優(yōu)質課評比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順利舉行。本次教學評比活動的目的是推動“人教數字校園”平臺在教學中的運用,促進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,提高課堂教學效率。參加本次教學比賽活動的是來自全市中心城區(qū)和遠城區(qū)的17位高中歷史教師,教學內容主要是高中歷史必修一、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內容,參賽教師自選課題,準備之后進行授課評比。賽課評委由武漢市中學歷史教學教研專家組成,參加聽課的有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教育碩士、參賽教師學校的支持團隊、青山區(qū)部分學校的歷史老師和武漢市四十九中學校內部分教師等。
本次比賽活動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新建成的智慧教室(致遠樓503、504)進行,這種教室接入5G寬帶網絡,裝備有先進的中慶錄播系統(tǒng),能實現教師攝像機和學生攝像機的自動跟蹤,全場景調音臺能采集錄播教室內的聲音,實現精品課程的錄制。教室黑板配備大屏觸控一體機教學黑板,防水、防塵、防暴,粉筆、白板筆、電容筆書寫,觸屏黑板有防眩光玻璃,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。
本次賽課分兩階段進行,今天進行的是第一階段,12位參賽選手各顯神通,圍繞如何利用 “人教數字校園”平臺資源開展高效的歷史教學進行了精彩有展示。選手們充分利人教數字校園平臺中公共課件、示范課、電子教材等精品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和授課,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。
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的張琛老師的參賽課《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化法》是這一階段賽課的亮點之一。
課堂以陳寶生關于教育的報告開始,從一個新的角度——教育近代化切入,探究晚清社會思想的變遷。課堂分為四個部分,第一部分綱常倫理下的晚清教育,引用乾隆五十八年(1793)的鄉(xiāng)試試題引導學生了解傳統(tǒng)教育折射的傳統(tǒng)思想,第二部分是開眼看世界下的近代教育曙光,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情境扮演,19世紀40年代,廣州越華書院教員去買書,引導學生體會開眼看世界中的教育變化,第三部分,中體西用下的近代教育起步,通過同文館的招生廣告和課程安排,引導學生理解中體西用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,第四部分,維新思潮中的近代教育發(fā)展,通過京師大學堂專業(yè)設置簡表材料和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“高考作文”標題是《張居正畢士馬克優(yōu)劣論》,引導學生從教育變革中體會維新思潮的內容和特點。課堂的當堂練習通過互動課堂推送試題,學生進行在線測試,通過大數據反饋,教師進行針對性解答,提高了教學的精準性和有效性。
張琛老師的課是以四十九中學“主體間性智慧生成”教育理念為支撐,以“人教數字校園”平臺、武漢教育云教學助手和互動課堂為技術手段,充分合理運用優(yōu)質教學資源,創(chuàng)設多種情境,設計豐富多彩的生生間、師生間的互動,為學生提供思考、展示的平臺,以感悟、質疑引導學生生成“思想解放對教育發(fā)展影響”的認識,促進學生唯物史觀、時空觀念、歷史理解和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。
本課受到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,認為本課是一節(jié)高水平的數字化教學課例,老師設計了多種教學活動,課堂氛圍活躍,數字化資源運用自然合理,史料豐富,課堂內容厚重,聯系實際關注學生成長,亮點紛呈,尤其是感悟升華環(huán)節(jié)出彩,有力推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。
評論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