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解析
來源:ceta 編輯:小月亮 2020-04-14 16:22:28 加入收藏
按文化部《中國文化文物統(tǒng)計年鑒》的統(tǒng)計,2017年,全國藝術表演場館2455個,從業(yè)人員53765,觀眾人次13453.80萬人,藝術演出觀眾3234.22萬人次??梢娦蕾p舞臺表演仍然是當前觀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。相比于單一選擇的劇院電影,戲劇舞臺表演使觀眾有更多的參與感,所以,這種表演方式在當今依然有大量追隨者。隨著視角的多元化,其他媒介方式的滲透,人們藝術品位的不斷提升,無論是觀眾還是戲劇研究人員越來越不滿足于傳統(tǒng)的舞臺表現形式,并都意識到戲劇要與時俱進[1]。
為滿足觀眾文化新需求,戲劇界的專業(yè)人士在不斷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方法,以求將聲光影效果融入到舞臺的戲劇表演中。但通過對比發(fā)現,目前大多數研究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聲光效果的改進上。如果在此基礎上,還要能實現多聲源、多光源的集中控制、同步完成操作,這就需一種基于全新智能云臺的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(Stage Multimedia Integrated Projection System),具有一個集中“控制中心”(Control Center),每個聲、光設備都是可控的,可以由“控制中心”統(tǒng)一向各聲、光設備發(fā)出指令,各設備在接到指令后作出響應,達到“多位一體,協(xié)調如一”的操控效果。同時,對視頻的播放,通過增加濾鏡的方式解決因投影機位置不同而導致的圖像扭曲形變,增加的定制濾鏡包括“圖像特效、畫面處理、節(jié)目同步、畫面切換”四大類,以形形色色的定制形變、花樣切換等特效為整體效果錦上添花;設置一個“透明”的云臺,借助外部設備實現對投影機的靈活控制,除了彌補投影機原有無法全黑的缺陷,還增加了變換角度等新功能。
1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
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通過采用新技術使傳統(tǒng)文化展示產生多元性的聲光效果。該系統(tǒng)的產生來源于劇院舞臺的實際需要,需要體現各種投影特效。如傳統(tǒng)戲劇表演中要展示湖面,是做一個湖面的景片,并靜止地放在舞臺的背景大幕處;而現在可以通過舞臺多媒體綜合交互式投影系統(tǒng)將湖面影像投射到背景大幕上,不僅投影的畫面是動態(tài)的,而且還可以根據需要讓湖面產生不同效果的變形,讓每次表演有不同的呈現。但實踐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。
其實,即使不考慮這些特效,也必須要考慮一個重要的因素:一個投影機投向一個平面,如圖1所示,默認的情況下,投影機應該位于“投影點3”(Projection Site),并且要離舞臺大幕一定遠的距離,而事實上,這種效果會因經過觀眾席上空的漫反射光而產生很差的體驗,并且參演演員的影子也會被映射到大幕上,同時,平射光會影響到演員的視覺,所以這種投影點沒有現實的可取性;現實中,更多的是把投影機放置在“投影點2”處,這種方式也會產生演員影子和影響演員視覺;最佳的方式就是放置在“投影點1”處,可以避免上述兩個問題,但由于傾斜角過小而產生圖像變形。這時,要解決這種變形就要用到了圖像特效處理技術。
圖1投影位置示意圖
如果僅僅是解決上面的基本問題,那么可以使用“大樓幕墻投影濾鏡算法”[2]。該算法是將視頻一幀幀的圖像(Frame)拆成一條條等距的“線”(Line),根據投影點離大幕的距離和夾角計算出每條線的正確位置,對圖像進行濾鏡處理,產生反向的變形,最終使投影正常。所以,該方法適合于投影點放在劇場的任何位置,甚至是動態(tài)移動。
常規(guī)的劇院對于戲劇或節(jié)目的背景大幕展示,采用的是單一投影機某一圖像或視頻的投影,其投放效果完全取決于圖像或視頻本身的制作。除需考慮數量可觀費用,特別需要考慮如背景視頻進度與戲劇節(jié)目本身同步的根本問題。但如果節(jié)目在演出中臨時出現小的變動,而已制作好的視頻卻無法做出哪怕是微小的改動。為此,可以沿著上面的思路做出形式多樣的特效。
圖像特效類:球面效果、拉伸效果,使當前的視頻產生人為的變形效果。
面處理類:多圖像的無縫銜接、各自圖像的統(tǒng)一或單個大小變化、部分遮擋、畫中畫、畫面迭加,可以用于超大屏幕、環(huán)形屏幕,或產生多畫面、多種不同素材內容迭加的視效。
節(jié)目同步類:隨劇情或背景音樂而發(fā)生的實時變形,隨演員說話的大小而故意產生的抖動,隨演員出現而產生的名字、簡介等實時字幕效果,這種特效可以增加演員的語言或肢體動作的感染力,達到多方面的感受體驗。
畫面切換類:如百頁窗效果、飛入飛出、淡入淡出效果。
上述效果可以多層疊加使用,產生組合效果。
這些特效的運用可以使整個節(jié)目具有一種視覺上的新鮮感,體現電影特技般的效果。傳統(tǒng)的電影特技是在拍攝結束后,由專業(yè)的“非線性音視頻編輯軟件”進行電影特技處理,這類軟件通常動輒百萬,并且編輯后的視頻是永久性的,不具備靈活性。而戲劇具有在場性,根據演出現場需要而定,需要多媒體系統(tǒng)投影藝術是動態(tài)的、即興的,能達到“所見即所得”的效果,因而要具備通用性、靈活性,舞臺呈現效果可以立竿見影。
毫無疑問,有了具備上述功能的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,導演或場控人員就可以“運籌于控制臺,而決勝于舞臺”,主控人員只需要通過系統(tǒng)平臺實時進行調整即可,甚至在設計時也可通過預設觸發(fā)條件,人為地進行極小的干預,如預設只有在演員出場時才在幕墻上出現該演員的介紹[3-5]。由于濾鏡的選擇可以疊加和動態(tài)可調,因而對同一劇目的不同場次展示,場控人員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效果,這種“每次都是唯一的”體驗感受。
2智能化云臺控制系統(tǒng)
傳統(tǒng)的戲劇表演,劇情場景的切換通常是通過舞臺的背景大幕實現的,對于頻繁切換的場景則要采用多個層次的背景大幕切換。但無論哪一種,大幕都是靜態(tài)的形式,在表演的時候,由人工或人工控制機械進行移動。然而在實際使用中,戲劇工作者也發(fā)現一些問題,如當采用多層情景投射時,由于多層情景大幕距離投影機的遠近各不相同,因而會產生投射焦距和投射中心點各不相同;由于不同時期,所采購的投影機廠家、品牌、質量各不相同,導致在一些投射細節(jié)上略有差異,特別是當投射為全黑效果時,有些投影機由于內部密閉性差和漫反射處理效果的不佳而導致即使
投射本意為全黑效果,實際是灰色值較小的“深黑”色,這在高質量的戲劇演出中,會嚴重降低整體質量,影響觀眾的觀演效果。這一問題的臨時解決方案,或者采用手工方式調整方式,或是采用雙投影機,甚至多投影機的多機方式。兩者的缺點不言而喻,手工方式即由人來手動調焦、撥動以對投射中心、手動擋光等操作費時費力,且對參與手工調整的人員來說,時效性和動作熟練程度都有太高的要求,在一些特殊的場景切換要求下,也是不可能實現的;雙投或多投的方式最大的問題是資源的浪費,只是為了一個功能上的需求而投入大量資金,這對于一些資金相對緊張的小劇院而言只能望而卻步。
為了解決現實問題,引入了智能化云臺控制系統(tǒng)。這里的云臺控制系統(tǒng)并不是泛指當前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中廣泛使用的攝像頭云臺(Cradle Head Camera),而是針對現代投影機所特設的一種革新式的結構,如圖2所示,從而使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可具備很好的通用性、靈活性。智能化云臺控制系統(tǒng)通過硬件和軟件的定制改裝, 將機械云臺和投影機內的控制協(xié)議轉化成DMX512(Digital Multiplex)協(xié)議(國際演出行業(yè)的數字通信標準),使得其能夠適用于任何使用該協(xié)議的設備。
圖2云臺設計示意圖
在實際應用中,一方面,智能化云臺控制系統(tǒng)可以實時轉動云臺的橫豎兩個方向來改變并保存投影機的投射方向;另一方面,通過燈光控臺(采用的是DMX512)發(fā)出信號控制投影機的投射位置并控制投影機本機的參數的調整,如投影機鏡頭的伸縮(ZOOM)焦段、畫面對焦、梯形矯正、亮度、鏡罩開關等原本需要人工或者停機操作的參數,從而實現演出中的交互創(chuàng)作。
其主要有如下功能。
廣泛支持當前主流的投影機,整合現有資源,可兼容舊產品,節(jié)省資金“創(chuàng)造”價值。通過該云臺的物理結構,可以使原有投影機增加三大功能:原有投影機可以以垂直或水平方式進行一定角度的旋轉,從而可以將正投的投射中心定點于舞臺的任何位置;在云臺前端以擋光板的物理結構遮擋或放行投影機的投射光,客觀上“打開”或“關閉”投影機的投影開關,從而彌補投影機本身在投射效果上的設計不足;平臺本身支持桌臺上放置和吊臂式懸掛,甚至是豎墻上懸掛等多種方式,解決當前投影機只能一次性固化地吊裝在屋頂的方式。
通過“通信模塊”以網絡的方式對云臺實施遠程控制,如角度旋轉、以某種模式打開或關閉云臺的擋光板。“通信模塊”實現的主要功能有:通過單片機、FPGA、PLC、ARM等當前主流控制接口板,實現對外網口、串口數據的接收,從而實現與外界的網絡通信技術;而在內部則是通過電機、齒輪、油壓等機械裝置實現旋轉。
通過通信協(xié)議對投影機進行控制(該項功能需要投影機本身支持),實現開機關機、開關投光鏡頭、調焦等操作;并支持綜合平臺遠程手動操作、平臺定時操作、手動遙控器操作等模式。
智能化云臺的控制使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處于“透明”的使用狀態(tài)。由于對該云臺的各種操作等同于對投影機所發(fā)命令,因而使導演或場務工作人員只知道該處有投影點,而不需要知道該處還有云臺。例如投影機的“播放”命令,同樣意味著云臺遮擋的門“打開”,而投影機的“停止播放”命令,同樣意味著云臺遮擋的門“關閉”。
3系統(tǒng)的應用
為了驗證和應用上述思路和設計方案,項目組在隨后文化部科技創(chuàng)新項目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創(chuàng)新行動項目中使用了該系統(tǒng)。該項目通過對舞臺表演藝術和多媒體投影軟景技術的深入研究,用集成創(chuàng)新的方法,在戲劇舞臺上通過對藝術表演內容的編創(chuàng)、軟景介質和投影內容的設計以及交互多媒體邏輯控制系統(tǒng)的集成開發(fā)應用,實現了真實舞臺空間元素與虛擬影像內容之間的交互表演,創(chuàng)造出了具有信息技術時代特征的舞臺藝術表演語匯和藝術形態(tài),解決了真實人物表演與虛擬影像之間交互表演的難題,促進了戲劇人物與戲劇場景的協(xié)同敘事。
在舞臺演出中,投影一般被用于將數字影像投射在舞臺景片之上?;谶@一應用現狀,投影設計往往需要考慮投影介質(surface)位置而采用多臺投影機。如果在舞臺上需要在多個位置進行投影,如圖3中的左圖需要投射3個位置,則需要安裝3臺投影機進行投影。這一現狀往往會增加舞臺演出時投影機的臺數。而基于智能云臺的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則可以利用智能云臺系統(tǒng)的機械旋轉裝置及電子控制的動態(tài)對焦,使用一臺投影機就可以完成對3個位置的投影(見圖3中的右圖)。
圖3智能云臺系統(tǒng)與普通云臺的對比
基于這一應用方式,投影機的鏡頭需要變動內部鏡片使得物距和像距的相對距離改變,讓投影影像能夠清晰地呈現在所希望的位置。
此外,在一般的舞臺演出中,關于投影機黑場的細節(jié)常常被忽略。一般演出投影機鏡頭前會設計一個開關燈閘(shutter),因為在舞臺演出過程中會存在不需要投影效果的時間,即“投影黑場”。
在使用普通云臺的投影黑場功能,舞臺上仍會殘留有投影機的“黑色”光線,會打破觀眾對舞臺演出的沉浸感。如果要避免這一現象,需要人工靠近投影機關上開關燈閘,但智能云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整合了這一開關功能,可以通過控制系統(tǒng)完成開關投影機燈閘的功能。
在上海戲劇學院《那年我學開車》的演出中,使用了智能云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,如圖4所示,主要使用了機械轉動控制、動態(tài)對焦和投影機燈閘控制的功能。云臺不但可以在x軸/y軸上進行旋轉,使得投射影像可以在舞臺上橫向和豎向移動,還可以將投影機固定在兩軸坐標內任意角度。
4小結
為滿足觀眾文化新需求,研發(fā)基于全新智能云臺的舞臺多媒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,解決傳統(tǒng)投影儀設備在實際使用時,無法產生全黑視頻的缺陷,以及無法調焦,轉向等不足。其在演出中的實際應用,實現了投影黑場、調焦、轉向等功能,能夠使得一臺投影機對舞臺上多個位置不同的投影介質進行投射,畫面清晰,定位準確,既保證舞臺演出的效果,又使得投影設備能夠高效集約地進行控制。同時,配合利用紅外裝置感應技術以及光感應技術,實現“虛擬空間”和“真實空間”之間的互動,甚至觀眾與演出“互動”,增強藝術多層次的表現力,滿足多元化的演出和欣賞的需求?;谥悄茉婆_的舞臺媒體體綜合投影系統(tǒng)的研究、應用探索,促進當今戲劇舞臺藝術的多元化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。
評論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