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流錄播系統(tǒng)跟蹤技術對比 核心提示:隨著新課改的深入,教師課堂教學越來越追求可視化,學生課堂學習要求探究合作化,然而這些要求的實現(xiàn),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現(xiàn)代化的信息技術設施,特別是課堂教學的可視化。下面筆者將就錄播行業(yè)主流廠商的跟蹤技術談幾點認識和見解,以供普教用戶參考。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錄播跟蹤統(tǒng)基本上有3種控制原理:超聲波跟蹤切換技術、紅外跟蹤技術和圖像識別分析技術。三者各有利弊。 1)超聲波技術是通過超聲波控制。其中教師跟蹤要求教師配戴無線麥克風,通過語音激勵,使攝像機跟蹤教師來實現(xiàn)。對于講臺區(qū)域的跟蹤攝像是多機位分區(qū),就是在教室后面安裝多個固定攝像機,在黑板下沿安裝超聲波感應頭,實際上是一種超聲波收發(fā)器,有效作用距離在0.5~1米之間可調。當教師靠近黑板時,相應位置的超聲波感應頭檢測到人體,立即觸發(fā)相對應的攝像機拍攝畫面,未檢測到人體的其他板書攝像機則處于封閉狀態(tài);當教師進入另一區(qū)域時,相對應的攝像機就會拍攝教師(如圖1所示)。這種攝像定位精確,畫面清晰不抖動。